西湖边,有这么一个小院

长沙晚报网2022-01-20  251

导读:文 | 劳 罕   真没想到,竟犯了“灯下黑”的错误:杭州环城西路二十号——我在这里工作生活超过了十年,却不知道这个院落有着如此了不起的过往!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呈东西向横跨于环城西路与龙游路的交界处。往西,穿过马路就是西湖。往东那面,是条…

  文 | 劳 罕 

图为作者。

  真没想到,竟犯了“灯下黑”的错误:杭州环城西路二十号——我在这里工作生活超过了十年,却不知道这个院落有着如此了不起的过往!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呈东西向横跨于环城西路与龙游路的交界处。往西,穿过马路就是西湖。往东那面,是条窄窄的石板小巷,称龙游路。龙游路的尽头连着孩儿巷,陆游曾寄寓于此,“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这条小巷里写的。环城西路二十号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不起眼的灰色楼房。坐在办公室里,西湖风光尽收眼底。我的办公室在四楼,写稿累了,泡一杯茶凭窗而坐,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湖上的粼粼波光和点点舟影。天气晴好的时候,白堤上联袂的行人清晰可见。有时候,夜半写稿,能隐约听到湖对岸净慈寺传来的悠悠钟声。杭州城的地理特点是三面环山一面城,而净慈寺的位置正处于“罗圈椅”的C位,所以,山体拱卫下的钟声有着悠长的共鸣。共鸣的钟声掠过富含千万沧桑故事的西湖,听起来,便满满都是禅意。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往来沟通大多靠信件。地址一栏,“杭州环城西路20号人民日报浙江分社”,在笔下不知出现过多少遍。从没想到去探究它的前世今生,只觉得它就是西湖边一座普通的院落。直到调回北京后,有一天在网上查资料,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竟是介绍这个院落的。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一下子愣住了,脑子空白了很久,负疚感渐渐涌上心头:慢待这个院落了,慢待这里的一草一木了!我要给这个院落深鞠一躬,给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鞠一躬。

      这个院落,曾涵养过一批真正称得上国士的文化泰斗,在这些泰斗的掌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的文物保护、文物考古事业,从这里破浪远航。这个地段最初的主人是谁,遍查资料,没有记载。院子落成后的第一位主人,叫蔡竞平。如果要给蔡竞平一个确切身份的话,应该称他为“学者型实业家”。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191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16年以“庚子赔款”留学生身份留学美国,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0年执教复旦大学,任商科首任学长(即教务长),后又任清华大学教授。现在,清华大学校史馆里有关于他的介绍。1929年,蔡竞平受邀筹建杭州电厂,并担任了杭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据后人考证,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其实并非现在的白堤,而是湖东环城西路20号一带。一定是被这里的旖旎风光所吸引,1936年,蔡竞平开始倾尽全力营建环城西路20号这个安乐窝。建成后,他从妻子和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将院里的小楼命名为“平英阁”。

       谁知,刚搬入爱巢,抗战爆发了。穷凶极恶的日寇兵临城下。身为电厂经理的他,奉命炸毁电厂。

       那一刻,他一定是泪流满面。

       好不容易盼来了光复,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使兵燹再起。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隔江竞渡时,国民党再次下令炸毁电厂。这一次,蔡竞平拒绝了。他带领工人日夜巡逻守护电厂,最后,把这座具有一万五千瓦发电能力的发电厂,完完整整地交到了人民手里。

       我在浙江档案馆曾看到过一封陈立夫1948年写给蔡竞平的求助信:竞平吾兄大鉴,杨本为故友杨云谷先公郎,云谷随弟多年,一生谨慎,不幸物故,遗孤多人,生活艰窘,查其文笔,当可做事亦当知努力……

       信的末尾,陈立夫恳求:

       恳于无可设法之中赐予一栋之楼,营业展布多延一人,似当不致过分困难也……

       陈、蔡是吴兴老乡,又同在美国留学。为了私事,陈立夫能向蔡竞平求助,说明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陈立夫位列“四大家族”,又是国民党“CC系”首脑人物,他不可能不对蔡竞平施加影响。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蔡竞平头脑非常清醒!这座院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场所,一批拥护共产党领导、不愿随国民党撤到台湾的知名学者走了进来。浙江文物事业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1928年,文物保管委员会在浙江设立分会,但未开展实质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保护迎来了春天。1950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文件,要求“军队、机关、团体、人民对于所在地具有历史意义之文物,均需给予保护,不得毁损”。只要听听文物管理委员会这些大师的尊号,你就一定会热血沸腾:邵裴子,被任命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源、吴山民、郦承铨为副主任;朱家济、沙孟海、陈训慈、张仁政为专任委员;张宗祥、潘天寿、彭海涛、任铭善等为委员;顾问为马一浮、徐森玉。邵裴子是中国近代史上数得着的大教育家,也是知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他的书法沉雄清灵,自成一体。他出生于浙江杭州,19岁考中举人,后又躬身新学,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与李叔同、谢无量等成为同学。1905年,邵裴子以优异成绩获官费资助,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管理,获学士学位。学成回国后,被任命为首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1928年11月,浙大校长蒋梦麟去南京就任教育部长,邵裴子主持校务,不久被正式任命为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在执掌浙江大学期间,他注重教学质量,强调大学教育之目的是以培养通才为主。当时浙江大学文理学院的学制为四年,四年内学生必须读完120学分,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一二年级着重基础课,三四年级着重专业课。这些教学理念与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邵裴子还注重学生人格砥砺,崇尚“士可杀,不可辱”,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他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蒋介石视察浙大时,亲自动员他加入国民党,他拒绝了。于是,国民政府用各种理由克扣办学经费,“CC系”也派特务暗中捣乱。1934年,邵裴子愤而辞职。《浙江大学校史》对邵裴子做出这样的评价:“邵裴子的办学方针显然与蒋介石实施法西斯独裁的宗旨是不合的,处在这样的时代,当然难展其抱负,只得辞职。但邵先生是当时浙大师生怀念的一位好校长。”后来,邵裴子殚精竭虑投入文物保护事业,并倾力提掖后学。1957年5月,龙泉县拆毁古塔去铺一条道路,他闻之,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这是旷古未有的荒唐之举”,并在浙江省人大会议上强烈呼吁对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碑碣等应加强保护。每批年轻人入职后,他都亲自授课,主讲龙泉青瓷知识。他培养出的牟永抗、王士伦、周中夏、朱伯谦、汪济英等青年才俊,均成长为考古工作的佼佼者。他一生爱书如命。由于不和国民党同流合污,曾一度生活困窘。有一年过年,朋友送来100银元应急。年货还没来得及买,他在书肆发现了一套善本《诗经》,毫不犹豫花80元买了下来。爱国,始终是他生命的主轴。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所有收藏悉数捐献国家。

       黄源、吴山民均是学养深厚的“老革命”。黄源,1905年出生于浙江海盐,与作家茅盾是中学同学,后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外国文学编译工作。1938年,他赴安徽参加新四军,曾任《抗敌报》主编。1941年皖南事变时,他奋力突围,抵达江苏盐城,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导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副总编辑,后来,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不久,调任浙江。吴山民,浙江义乌人。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幼饱读诗书。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接触马列主义,自此,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1929年,他出任浙江定海县县长,因不愿镇压农民暴动而被解职。经人推荐担任陈果夫秘书,在此期间,目睹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和腐败堕落,看到许多有关中央苏区红军的资料。经过比较,他醍醐灌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希望,于是设法脱离了陈果夫。抗战爆发后,他回到家乡,拉起抗日队伍,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时间,义乌成为浙江民众抗日的典范。1945年1月,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吴山民当选为浙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出任浙东行署副主任。他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军管会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因对浙江情况熟悉,奉调回到浙江。这是一位很有气节的知识型干部,我曾在一篇关于他的回忆录中看到过他的两则轶事。一则是,他在义乌组织民众抗日时,有个姓傅的家伙,在出任汪伪义乌乡镇联合会会长前,致书吴山民,说自己出任伪职实属无奈,希望吴山民能够谅解。吴山民阅信后,勃然大怒,回信一封:

       顾举国士大夫同趋一途,则国事如何?!晚初年失学,辄乘暇读书,曾读春秋,次及其他,每览梅村晚年沉痛之作,不禁掩卷流涕!人生处此,祸福宁论。但愿文山正气与天地而长存,阁部精神共梅岭而千古……

       面对这封正气凛然的回信,如果傅某稍有良知,定然羞愧难当!另一则是,“文革”期间,他被打入“另册”,造反派勒令他写老战友王平夷、江征帆的所谓“反党”材料,被他一口回绝,他斩钉截铁地说:“要杀,先杀我好了。我吴山民,决不会做违心的事!”

       郦承铨,我第一次得识他的大名,来自丰子恺先生的书札资料:

       院西仁弟:……浙江大学教授南京郦衡叔先生,国画清丽,为时下所难得(仆不喜时下国画,恨其依样葫芦,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独于郦君画深爱之,为其布局用笔之清丽)。仆去岁收藏数幅(乃彼求售而仆选购者)。今以一幅《秋山亭子》移赠,并加题跋。因无以为报,砚墨之赠,借花献佛而已……

       即颂时安!

                                                                             小兄子恺叩

                                                                             一九四四年三月廿七日

      衡叔是郦承铨的字。丰子恺是怎样的大家?国画能入丰子恺的青眼,可见郦承铨的造诣了。郦承铨在小学、校勘、古籍、诗词、治史、金石、书画等领域,均有不凡成就。他20多岁就名动金陵,先后在暨南大学、厦门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他的文采华章,同样名满天下。1947年,全国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国民党当局加紧镇压,中统特务秘密杀害了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于子三的惨死,点燃了浙大师生久郁的怒火,全校师生宣布罢课。一时间,全国响应。国统区许多城市都举行各种形式的声援活动,参加罢课的学生达十余万人,浙大师生的罢课宣言,就是由郦承铨起草的。

      文物管理委员会几位常务委员,也都是名满天下的文史大家:朱家济,祖籍萧山,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高祖朱凤标曾是道光年间大学士。朱氏几代都是国内顶尖的文物鉴赏专家。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他的父亲朱文钧成为首批专门委员会委员,24岁的朱家济跟着父亲一起为故宫工作。抗战期间,朱家济曾千里护送故宫宝物南迁。陈训慈,精研史学,是版本学方面的顶级专家,其胞兄陈布雷曾是蒋介石的“文胆”,他自己也做过蒋介石的侍从室秘书。沙孟海的大名,大家就更熟悉了。沙孟海是浙江鄞县人,除了书法外,他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篆刻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有论者认为“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沙孟海的书法造诣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沙家兄弟六人,他行一。少时家境窘迫,诸弟相继辍学,为了让弟弟们能读上书,沙孟海赴上海过起了鬻文卖字的生涯。他的字真气弥漫,富室大户争相求购。靠着卖字,沙孟海资助兄弟几个接受了良好教育,并引导大家先后投身革命:老二沙文求是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市委秘书长,广州起义时与陈铁军烈士一道壮烈牺牲;老三沙文汉是共产国际的红色间谍,“重庆”号起义、第二舰队起义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沙文威是李克农、潘汉年麾下的悍将,以国民党专员身份在敌营隐匿十八载……蒋介石一直想把沙孟海延揽到身边,曾邀请他重修《武岭蒋氏宗谱》,蒋介石故居丰镐房报本堂楹联也是蒋介石请沙孟海撰就的。不仅书法绝伦,沙孟海还写的一手好文章。抗战时期,日本军部派间谍川本芳太郎赴北平,敦促吴佩孚出山。为了便于接触吴佩孚,川本拜其为师,动辄就长揖跪叩行弟子礼。起初,这个狡猾的家伙绝不谈政治,经常向吴佩孚请教孔孟之道,一副尊师重道的学生模样,暗中却怂恿汉奸王克敏、齐燮元、王揖唐、殷汝耕等“拥吴出山”,看到时机成熟,他立即撕下面具,对吴威逼利诱。在此紧要关头,蒋介石令朱家骅以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给吴佩孚发电报,晓以大义。起草电文的任务落到了沙孟海肩上。沙孟海俄顷挥就一篇500余字的四六骈文。朱家骅对电文非常满意,令人急速发给吴佩孚。吴佩孚接到电文后,反复诵读,并拍回电报:“仆虽武人,亦知大义,此心安如泰山。”此后,不管日本人使用何种伎俩,吴佩孚始终坚守了民族气节。

      他曾自撰一联明志: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瞧瞧,环城西路20号这所小院,一下子汇聚了这么多大师,那是何等的盛况!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life0731.com/read-2923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