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他们不被定义,找到热爱

长沙晚报网2024-06-02  28

导读:长沙晚报实习生 余质锦 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2024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求学十二载,为的就是高考这一战,学子们都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进入一个好大学,从而赢得更好的前途。然而,什么是好大学?上了大学要做什么?对于部分考生而言,仍是一个模糊的概…

  长沙晚报实习生 余质锦 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2024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求学十二载,为的就是高考这一战,学子们都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进入一个好大学,从而赢得更好的前途。然而,什么是好大学?上了大学要做什么?对于部分考生而言,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各省高考录取率数据统计,2023年985高校全国平均录取率约为1.62%,211高校的全国平均录取率约为5.02%。长沙河西大学城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于一地,背靠岳麓,面临湘江,满足了无数学子对大学的向往。日前,记者走访长沙河西大学城,发现有的大学生尽管已进入梦想的高校,却仍感迷茫,他们在大学里探索、寻找并确证“自我”。

  像上高中一样上大学?

  “不知道自己要往何处去,只是盲目地被浪潮裹挟,和大家一起‘卷’。”这是不少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的状态。

  “感觉很焦虑,我们专业59个人,保研14个左右,大家都在竞争这个,每天起早贪黑地学。”湖南大学金融系一名大一学生说。就像高中生都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一样,大学生也大都被期望能通过保研升学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据公开数据,刚恢复高考的1977年,全国仅有5%左右的考生被录取,而在去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约为80.73%,大学生不再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当大学生的基数变大,竞争无疑更加激烈。在高校,分数仍然是评判学生素质最简便的方式之一。因此,“卷”绩点、“卷”综测似乎成为了大学最重要的事之一。但是,大学的教学任务不及高中紧迫,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对于习惯了被应试教育推着走的学生是一种未知。

  一面被未来的考试、升学、工作评价标准裹挟,一面又有大量空白时间等待填补。焦虑、怀疑、否定自我的心绪一遍遍冲击着对未来迷茫的大学生。可是,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规定的,而是在上大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找。

  大学之大,在于尝试空间之大

  大学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没有既定的道路,专业学习并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

  社团是大学生活中丰富的一环。2023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分别有118个、78个、117个社团,是名副其实的“百团大战”。其中各类社团应有尽有,既有天文、摄影、舞蹈、吉他、动漫、球类等缘爱好而建的社团,也有“红丝带”等为社会公益服务而兴的社团,还有魅力女生社等因崇尚某种价值理念而建立起来的社团。

  当被问到爱好时,很多人只能沉默,或者有爱好,但只停留于模仿。但是在大学,这里有良好的社团条件,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这里为爱好的培养提供了土壤。

  从大一到研二,今年是陈瑜在湖南大学天文社团待的第六年。小学六年级时,在姐姐的物理书上看到望远镜的原理,他就用家里的老花镜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望远镜,第一次被宇宙的绚烂深深折服。初中时,他用压岁钱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在天文界边缘摸索。进入大学,在天文社团第一次接触到了天文望远镜,他也真正踏入了天文这一领域。

  “很多人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月球上的环形山,也没有见过木星的大红斑;没有见过土星的土星环,也没有见过火星的极冠”,但在天文社团,陈瑜他们第一次有条件见识到宇宙的绮丽和广袤。凭借大学社团的良好条件,很多大学生第一次领会到了某些专业领域的魅力,从而对未来有了逐渐清晰的谋划。

  中南大学英语专业的陶钰燕也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高中时就对新闻传播很感兴趣,当时加入院里团学会的新闻部也是觉得部门的工作比较有意思。”进入新闻部后,她参加了很多类似的活动,对新闻的感受也从理想慢慢转为实践,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陶钰燕做志愿者时和孩子们的合照。

  “如果能跨专业保研到新传,就会继续学下去。”课余时间,陶钰燕还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比如参加科协年会、去博物馆当讲解员,可以见到很多新奇的内容;到医院和学校陪孩子们做手工,可以收获很多温暖和快乐。“体验感和新鲜感很重要。”她说。

  许多人爱好的萌芽,因大学这个环境的土壤得以长成未来人生的新选择。

  在大学,除了求知,还有修身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在大学里,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次真正脱离了父母的管教、脱离了学校的安排,获得了一种自由,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学校的学生”这样单一的角色,而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意味着需要去思考何为“自我”?

  “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一纸文凭?”面对这个问题,或许1000个人会有1000个不同的答案。拥有211高校研究生文凭在许多人看来前途无量,但在湖南师大读化工专业的研二学生黄鑫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当时的他“其实并不确定读研,只是跟风考了,感觉不上挺可惜,也想体验一下读研是什么样的”,但是读研后他“明白了做研究并不适合我”,让他觉得很茫然。于是,他决定在学业研究之外,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黄鑫结识的一位朋友休学骑行去了西藏,“当时觉得他超酷,自己也想来一次”,就此他与骑行结缘。“骑行一方面见识世界,一方面磨炼精神”,不仅可以见识沿途的风景人物,骑行本身也是一件需要极大毅力的事情——除了会耗费大量体力,路上也经常可能遇到爆胎等意外事故。

  现在的黄鑫会利用寒暑假以及一些小长假,骑行到各个城市游玩,甚至周末也会参加一些相关活动。他说“喜欢‘旅行’,不喜欢‘旅游’”,享受“在路上”的生活。

黄鑫在骑行路上。均为受访者供图

  通过骑行的磨砺,黄鑫“对生活的选择更加简单纯粹”了,想要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他只想找“一份不累的工作,有适当的假期”,在一个生活成本较低的小城市生活,适度“躺平”,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享受,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看路上的风景,去体验。

  黄鑫也喜欢读书,在大学期间他读了300多本书。书里也有路,许多人走过的路,是精神世界的路。“大学是很难得的机会和经历,很多人因此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有的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也许这就是大学的意义。

  不仅为找份好工作,还为成为更好的“人”

  大学之大,在于包容。在这里,你有更多的机会去自己做决定。湖南师范大学的吕文婷在大学做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决定——从新闻专业转到特殊教育专业。湖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成立于2016年,是河西大学城三所高校中唯一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每个年级仅有30余人,其中约半数都是调剂而来,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专业。因此,吕文婷的决定受到很多人的不解。

  她的父母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去跟特殊小孩打交道、去给他们“端屎把尿”。在转专业的时候,老师一再和她确认,但是吕文婷坚持这么做。她从小就很关注身边的特殊群体,想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生活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她没能录取到特教专业,但这却成了她的执念。

  到了大学,父母已经“鞭长莫及”,吕文婷毅然决定追寻自己的执念,逆流而往。转到特教专业学习了一年多,她已经去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学校和机构学习、实践。在亲身接触了这些特别的孩子之后,好奇变做了一种责任。吕文婷说,对于发育异常孩子,“以能够自理为最高目标”,能够让这些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是特教老师莫大的成就了。在过往生活中悄悄播下的一粒种子,经过实践学习的浇灌,已经越来越繁茂,吕文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把个人理想与他人关怀结合在一起,在大学里教会了她如何真正为特殊的孩子服务,该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以后极大可能会成为一个特教老师”,儿时的念想在此刻达成闭环。

  进入大学,大学生们的视域变得更加开阔,面对无数的可能性,会有迷茫、会有困惑、会有焦虑。对此,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艳辉老师认为:“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不久的新生有这些反应很正常。大学之前,学习和生活都是按部就班,老师、父母管着,且目标唯一,而进入大学是从轨道开向旷野,因此,要勇于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life0731.com/read-41103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