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百年名校之长郡中学

长沙社区通2024-06-03  43

导读:长沙百年名校之长郡中学本文原载《长沙百年名校》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郡中学的前身是清朝末年长沙府中学堂。校址位于今天心区学院街,今老校区系老校园原址。当时,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阴、益阳、安化、湘潭、湘乡、醴陵、攸县1…

长沙百年名校之长郡中学

图片

本文原载《长沙百年名校》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郡中学的前身是清朝末年长沙府中学堂。校址位于今天心区学院街,今老校区系老校园原址。当时,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阴、益阳、安化、湘潭、湘乡、醴陵、攸县11县和茶陵州。1904年,根据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关于“各府必设中学堂一所”的规定,由官府筹资,设立了这所学堂。曾参与创办明德、经正和民立第一女学堂的开明士绅龙绂瑞从1904年直到1910年一直任该学堂堂长。

龙绂瑞(1874—1952),长沙府攸县人。1903年夏初,与俞蕃同、许直等在省城“创设女学,以开风气”,开办湖南第一女学堂,为省内女学之始。1904年参与创建湖南图书馆。辛亥后,湖南都督谭延闿委为交通司司长。1917年任湖南省官产处处长。1925年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共同推选龙绂瑞为湘雅医院董事会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图片龙绂瑞

该学堂开始并无固定校舍,先后设于长沙黄泥街、宝南街等地,直到1908年才在学院街三府坪建筑校舍,1909年迁入该址固定下来。

 

图片清末长沙府中学堂校门

图片三府坪旧影,围墙内建筑为长郡校舍

图片长郡校园内韩玄墓

辛亥革命后,当时任修业学校小学部堂长兼中学部监督的彭国钧建议原长沙府属12县的驻省中学合并于长沙府中学,更名为长郡联立中学,由12县联办,简称长郡中学(长沙府在历史上曾为长沙郡,“长郡”即长沙郡的缩称)。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县的赞同。彭国钧被推选为校长。

彭国钧(1878—1952),长沙府安化人。他1898年考取秀才,在乡授徒两年。1900年,入岳麓书院就读。1903年,考入明德学堂速成师范第一班。在明德学习期间,他深受黄兴、周震鳞革命思想和胡元倓“磨血”精神的影响,立志献身教育,开启民智。

图片彭国钧

原长沙府中学堂和各县驻省中学学生编为10个班,又招收新生十个班,共有学生1000人。1912年4月10日,长郡公立中学在三府坪原长沙府中学堂旧址正式开学。1914年,该校易名为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1917年,该校增设了师范部,改名为长郡公学。1926年恢复“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校名。1930年更名湖南长郡联立中学校。


图片长郡中学老校门

彭国钧担任长郡校长时亲自为长郡制定了“朴实沉毅”的校训,并以培养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为长郡的教育目标。黄铭功作校歌歌词:

 

雄杰古潭州,

襟带江湖踞上游,

旧时人材渊薮。

中华兴复,

共道湘人多造就。

四海尽同胞,

况吾济同郡,

情联意属相研究。

一班班作壮猷,

一行行步伐遒。

看长沙子弟精神运五洲,

凯歌声,还相续。


图片长郡第一年校董及教职员合影

彭国钧提出的有用人才的标准是:首为爱国,依次为利人、不剥削、有真才实学、爱劳动、正直不畏强暴。他提倡学生思想自由,关心国家大事。1919年12月,彭国钧因支持和参与“驱张”运动,被张敬尧撤去长郡和修业两校校长职。1921年7月复任长郡中学校长,到次年6月又因反对赵恒惕而离校。

图片1932年长郡高一班学生军训

其后担任长郡校长有多人,其中较著名的且任职较久的是1928年至1936年任校长的王季范。王季范(1885—1972),长沙府湘乡人,王海容的外公。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初年,他曾任第一师范教习,并曾参与创办衡粹女子职业学校。1928年1月,担任长郡中学校长。王季范思想开明,办学严谨。他担任校长的期间,正是日本加紧侵华之时。他以“明大义而有专长”教育学生,暗示学生要分清善恶,学好本领。

图片王季范

“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授予学生的奖状上写道:“……谈兵则纸上易于马上,决胜则疆场难于操场。欲抡南楚文武兼资之才,当在风云变色之日,有能扫清妖氛,为人群伸正义,为华夏增荣光者,庶不负明耻教战之至意也。”这段话正表明了他“明大义而有专长”的深刻含义,其爱国之情,溢于词表。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他经常教导学生不要“站在宝库上哭穷,睡在武库上害怕”。他在周会上以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精神”来激励学生的民族意识。他说,德国的俾斯麦、中国的严复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同在日本留学,论学习成绩俾斯麦不及严复,但他以铁血精神励精图治,振兴德意志成为一大强国。他还通俗地比喻说,大家穿的校服是黑色的,这也是铁的颜色,象征我们都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湖南人爱吃辣椒,辣椒的颜色是红的,红色象征着血。大家都是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满腔热血,应该献给祖国,应该勇于牺牲,誓死保卫中华。


图片王季范手迹

王季范办学,志在育才,不论贫富贵贱,不分籍贯畛域,他都一视同仁。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建绪的儿子不守校规,他照章开除;邵阳籍人李薰兄弟不属长郡招生范围,他们冒籍考入长郡,王季范知道后爱其才而成全之。后来,他们俩兄弟与另一学生李芬成绩优秀,成为长郡著名的“三李”,日后都成为国内有名的技术专家。

图片1935年毕业证

图片1936年长郡消费合作社理事会合影

图片1944年长郡中学日记课本 

1936年鲁立刚继任校长,直至1949年。鲁立刚(1899—1985),长沙府浏阳人。著名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门下,曾任明鲁立刚德、周南、长郡地理教员,并任长郡教务、训育主任多年,接任长郡校长长达13年之久。1948年当选国大代表,1949年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后去台湾,在台湾任民意代表30余年,刚直不阿,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图片鲁立刚

鲁立刚一生与长郡中学关系密切。1913—1917年就读长郡中学4年,1924年受聘母校任教务主任兼地理教员,并于1936年获选校长之职,前后在长郡学习、任教、任职凡19载。鲁立刚以校友接任母校校长,对学校感情至深。上任伊始,即矢志以校为家,励精图治,以振兴教育、为国育才为己任。并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楷模。秉承母校“朴实沉毅”校训,首先从个人生活上做起,毅然剃去长发,布衣皂履,一反过去衣着讲究之温文雅士作风,与学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艰苦朴素,蔚然成风。时有“长郡叫化”之谑称,实为长郡校风之写照。

鲁立刚接掌长郡之次年,日机屡袭长沙,学校奉命疏散外迁。鲁亲赴安化蓝田镇(今涟源市)觅迁校址,及时组织全校师生筹办迁校事宜。时长郡拥有高、初中10余班级,师生近千人。图书、仪器和课桌、课椅、铁床等教具设备无数,且有部分线装珍本书籍,必须妥善保存。而蓝田地处湘中山区,既无铁路,又无公路,全靠几艘翘尾木帆,溯湘江支流涟水而上,举校徙迁,实非易事。鲁立刚运筹帷幄,举重若轻,有条不紊,逐件清点捆绑,按时装箱发运,终于顺利运达,学校得以如期迁址开学。


图片蓝田蓝溪桥

图片蓝田老街

图片长郡抗战宣传队

图片在蓝田时的长郡学生 

1944年长沙沦陷,蓝田告紧,长郡又临时避迁深山梅梓乡,待敌撤退后,复再迁返蓝田,始终未有一日停课。1945年长沙光复,而长郡原有校舍已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残垣破壁,满目疮痍。为重建校舍,鲁殚精竭虑,使长郡中学顺利迁返长沙复课。

图片长郡老操场

图片长郡老校园

鲁立刚治校严谨,首重师资建设,凡有名望的老师,不惜屈躬亲临聘请。尊师重道,教学相长,深得师生拥戴。抗战期间,虽学校远迁穷乡僻野,而长郡仍名师荟萃,教学质量不减当年。如数学老师有黎赞唐,人称“黎三角”;杨少岩,人称“杨代数”;语文老师周世钊,对古文深有造诣;英语老师罗凤清,单词、词汇烂熟,人称“小字典”;钟奇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大学教授;历史老师易仁荄,为清华大学毕业高才生;生物老师曹非,物理老师黄培心,化学老师王绍休,皆当代名流,极一时之盛。名师出高徒,在老师谆谆教诲之下,学生虽在当时物质生活极为艰困的环境中,仍然晨读夜习,孜孜不倦。学生成绩,在历届统考、高考中,均名列前茅。

图片长郡中学化学实验室

鲁立刚爱生如子,关怀备至。平日教导学生,多以鼓励代替呵责,耐心开导,循循善诱,以培养学生自觉尚善尚学之精神。尤对贫苦学生最为关注,盖鲁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靠其兄以雇工佣资度日。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皆赖戚族之助,始刻完成学业。及至出任校长,深感当时不少优秀学生均出自贫家,往往因资无着而时有辍学之虞。故当学校迁址就绪,甫得立足之后,他就积极为筹集学生奖学金奔走呼号,不遗余力。鲁虽一向蔑视权贵,但为筹措奖学基金,而不得不与当地富贾乡绅往来周旋,以求其解囊捐献。离任去台湾后,仍难忘故土,魂系长郡,一再告诫儿孙,“长郡奖学金不可废”。就在其病重弥留之际,在医院病床上还立下遗嘱:“望长郡诸君子,毋失‘朴实沉毅’校训,并发扬光大。奖学金亦然。”鲁辞世后,其继配靳吉禾老师倾其私蓄和海内外子女及在台长郡校友,遵循鲁遗愿,共集资1万美元,立为长郡“鲁立刚奖学金”,以荫泽后世。


图片

泉嘶井11号长郡同学会

除彭国钧、王季范、鲁立刚3位著名的校长外,长郡还拥有一大批道德文章为人称道的教师,如徐特立、易培基、李维汉、杨东莼、柳午亭、李肖聃、曹典球、周谷城、张曙、郭德垂、刘寄踪等著名教育家。名师出高徒,长郡培养了大批具有文韬武略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捐躯的革命烈士如郭亮、熊亨瀚、文起代、聂履泰、钟伟剑、盛之权、刘畴西、黄克仁等;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任弼时、李富春、李立三、萧劲光、陈赓、曾三、甘泗淇、韩先楚等;有早期共产党人如陈子博、彭平之、罗章龙等。

图片1919年长郡学生任弼时的作文《言志》

在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湖南学生有346人,占全国总人数1549人的20%强,而长郡中学的学生就有28人,遥遥领先于全国任何学校。李立三和李富春就是从长郡中学走上赴法勤工俭学的道路的。长郡还培养了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专家学者,如张孝骞、沈其震、吕骥、黎澍、李薰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庆云、文伏波、黎介寿、黎磊石、朱建士也是长郡学生。

 

1949年秋,长郡中学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定名为长沙市第二中学,1984年恢复长郡中学校名。

图片1949年10月长郡秧歌队

图片改为长沙市二中时的操场

推荐阅读

1、三湘惊雷震九州 ——长沙和平起义纪实

2、吉祥巷片区条条街巷有故事
3、他对清朝有再造之恩,官至极品!墓址选地却一波三折
4、临湘市聂市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著名茶乡
5、说不尽的北山之山
6、千年古镇福临铺 

图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life0731.com/read-41120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