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里 藏着《长安三万里》的诗意

长沙社区通2023-07-19  52

导读:“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群星璀璨的诗人连同脍炙人口的诗歌,点燃了观众心中的火焰。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图片来源网络有诗与火的地方何止是长安呢?在大唐盛世的“诗中世界”中,有山、有水、有洲、有城的长沙虽…

“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群星璀璨的诗人连同脍炙人口的诗歌,点燃了观众心中的火焰。

图片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有诗与火的地方何止是长安呢?

在大唐盛世的“诗中世界”中,有山、有水、有洲、有城的长沙虽没有长安那么光芒万丈,但在安史之乱的连绵战火里,她温婉娴静,让颠沛流离的人们得以庇护。

大历四年(769年),清明将至,杜甫在湘江的一艘小船上,靠着乌皮小几,勉强吃了一点东西。“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北去的湘江,将杜甫的愁苦思绪带到了远方。

这一年,杜甫58岁。他跋涉湖湘,从洞庭入湘江,想要去衡阳会见好友韦之晋。

过了乔口后,有一天天气骤变,风起湘江,杜甫只能移舟靠岸,在铜官渚暂避。

杜甫在这里写下了《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图片铜官窑守风亭遗址。图片来源网络

杜甫从乔口一路舟行,看到“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的繁荣景象,倍感振奋。尽管为风雨所困不得不停留,杜甫也没有因“云物晦”“波浪悭”感到沮丧,而是看到了“春火更烧山”的勤勉劳作景象,“飞来双白鹤”的恬然安乐景象。

杜甫为一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当时铜官的样貌。这个叫作“铜官渚”的深水港湾,近千米长,自古以来就是一处船只装卸货物、避风休整的理想处所。在旁边的铜官老街,沿湘江呈南北走向,长1200米,宽6到8米。作为千年古镇,铜官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名气。据传,当年程普与关羽在这里约定互不侵犯,共铸铜棺,故名“铜棺”。由于铜棺不雅,后人改称“铜官”。

铜官现在古遗址随处可见,有吴楚桥、泗州寺、云母寺、守风亭、东山寺、王爷庙、庆云宫等。和杜甫同时期的刘长卿,就在云母寺写下了“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的诗句。

只是杜甫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铜官渚”在以后的两百多年里,会因开世界釉下多彩之先河,成为“海上陶瓷之路”重要支点。

“张水部”张籍在他的《相和歌辞·贾客乐》中,用“孤帆夜发满湘渚”,描写湘江边连夜发船的忙碌景象。

唐代湖南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一诗中写道:“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山林焚烧、洞火冲天,人们依山傍水,挖凿龙形窑场,借山柴烧制瓷的盛况跃然纸上。

在春山的烟火里,在湘渚的桨声里,在祭神的烧酒里,就这样写就了三万里的传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的百姓为逃避战火大量南迁。从北方迁来的窑工大量聚集到交通便利又相对安全的长沙,看中了“土性宜陶”的铜官山,与当地居民共同烧造瓷器,开创了长沙窑的辉煌。

长沙窑后来淹没于历史长河,被人遗忘,当代考古学家发现它时,在史籍中都找不到对应窑口的名字。随着考古发现和学界认知的逐步深化,这才陆续有了“瓦渣坪窑”“铜官窑”“长沙窑”等称呼。

史志虽不载,史实永长存。一项项重大考古发现,为我们还原了长沙窑的面目。原来,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如此辉煌的地位,在中外经贸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到,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见证了这段历史。
图片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内的“黑石号”文物专题展览。黄启晴 摄
“黑石号”是一艘怎样的船?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装载着67000件瓷器的沉船“黑石号”被打捞上岸,其中56500多件是长沙窑瓷器。其中一件瓷碗,碗心处写明“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草市石渚,就是铜官附近的石渚湖。

从湘江之滨的长沙出发到扬州,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南亚、中东和东非。不沿边、不靠海的长沙,为什么能在唐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山水洲城记,赞6

一是质量上乘。

长沙窑的陶瓷器种类齐全,壶、瓶、杯、盘、碗、碟、砚、盂、坛、熏炉、脉枕等样样具备;形态多样,棱形壶、莲花碗、葵花高足盂、羊灯、锭枕、镂空熏炉等不一而足;富于变化,众多器物几乎没有雷同的,甚至还有许多人物、禽兽、鱼类等造型的儿童玩具,三眼吹孔的口哨玩具,现在还能吹出简单的音节。

二是注重创新。

长沙窑对唐三彩的流动浸润式彩釉和模印贴花装饰工艺进行了创新,开发了釉下彩。窑工们生产出红釉、绿釉、黄釉、黑釉、白釉等多种釉色瓷,并创造性运用褐绿彩、黑彩、黄彩、蓝彩等。长沙铜官窑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彩瓷窑,开创了彩瓷时代,与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驾齐驱,形成了“南青北白长沙彩”三足鼎立格局。

长沙窑还有许多个“第一”:第一个成功发明烧制铜红釉,第一个创造并发展了釉下彩绘,第一个开创模印贴花等。

三是兼容并蓄。

“黑石号”上的许多瓷盘刻着铭文,展示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椰枣纹——取材自西亚广泛种植的椰枣树;祥云纹——长沙窑工对阿拉伯文的艺术变形;褐斑彩绘——出自石渚褐绿彩料绘阿拉伯文及草叶纹的斑斓;在长沙窑出土的一件执壶上出现的狮子,与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狮纹锦上的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长沙窑瓷器上出现粟特、阿拉伯风格的文字和图案,这说明长沙的窑工们能很快并更好地把握外销市场的需求和偏好,甚至实现了订单式生产,按照客商的造型要求来生产。

四是规模效应。

到中晚唐,长沙窑就已成为产销一体、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草市,66座龙窑一次可以烧制210多万件器皿。规模化带来巨大的产业效应。长沙窑出土的瓷壶上,不少标上了“伍文”的字样。而当时与长沙窑齐名的越窑、邢窑则价格要高得多,在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出土的越窑盘口壶,就标有“元和拾肆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直(值)一千文”的字样。

一诗一窑跨越千年的渊源不止于此。长沙窑,本身就是一座诗歌宝矿,锅碗瓢盆都是诗与远方。

“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那时的社会“无时不诗、无事不诗、无处不诗”。刘禹锡更盛赞:“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就连长沙窑的窑工,也不例外。

长沙窑开釉下彩绘写意画之先河,首先将诗文书法搬上瓷器。田申与刘鑫编撰的《全唐诗补:长沙窑唐诗遗存》统计,此书收录长沙窑遗存唐诗118首,目前所知有12首可在《全唐诗》中找到基本相同或相通的诗,有106首《全唐诗》竟还未见载录。

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瓷器被书写着爱、离别、忧愁、美好。

图片长沙博物馆收藏的瓷瓶,题有《君生我未生》一诗。
表白心迹之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真切动人;

别商旅之人——“寒随今夜走,春缘主人来”“只虑前途远,开帆待好风”直白坦荡;

写时代气质——“古人车马不谢,今时寸草须酬”“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埋”昂扬悲壮;

采莲纪实——“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恬淡美好;

图片题有五言诗的长沙窑青釉瓷碗。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

《无题》记——何炅在央视吟诵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源头与六朝《吴歌》中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多有情景交融之意。

山水洲城记,赞6

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瓷器畅吟着诗酒吐出的半个盛唐。

长沙窑作为民间窑口,瓷器更多流通于平民阶层。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也跟着南移。长沙窑的瓷器,以朴实之言反映中晚唐时平民百姓的生活与真实情感,别具一格。

花间一壶酒,在唐代,饮酒是一种风尚,一种习惯。长沙窑出土的瓷壶上不少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等题识,与酒相关的诗文比比皆是。

青釉褐彩“备酒还逢酒”诗文壶——釉下褐彩饰诗文一首:“备 (避)酒还逢酒,逃杯反被杯。今朝酒即醉,满满酌将来。”

青釉褐彩“终日如醉泥”诗文壶——褐彩书五言诗一首:“终日如醉泥,看东不辨西。为(惟)存酒家令,心里不曾迷。”

青釉褐彩“二月春丰酒”诗文壶——腹部褐彩饰诗文:“二月春丰 (风)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 能饮一杯无。”

青釉褐彩“好酒无深巷”题记壶——刻“好酒无深巷”五字,用硬笔或硬物褐彩书。

还有不少器物,虽然没有与酒有关的题记,但本身就是酒具,其种类之丰富,可以让人畅怀《长安三万里》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的场景。

背壶——旅行携带之需。

背壶,唐代称之榼。榼的造型很多,白居易《家园三绝》中提到,“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酒榼,是唐代文人追求生活情趣、纵情山水时的必备之物。

执壶——常用酒具,又称“注子”“注壶”。

唐代执壶从两晋的鸡头壶演变而来,主要用于将酒注入杯碗中饮用。唐代执壶最显著的特征是“胖”,给人一种浑圆、饱满的感觉。有人曾说,唐代执壶“和杨玉环一样胖得有来头”。

小盏——常用酒具,小碗。

专用喝酒的小碗,因形小故称之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用来饮酒的酒盏,满饮一盏,既尽兴,又不伤身,还适合在小炉上直接温酒。

海棠杯——常用酒具,又为羽觞或曲觞。

《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羽觞起于战国时期,而于唐多用。李白曾作诗《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曰:“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产自长沙窑的羽觞,制作精美,内底纹饰繁锦。

图片白釉褐绿彩胡瓶(唐):吴跃坚先生珍藏。图片来源长沙窑研究会

胡瓶——胡人常用酒具。

长沙窑生产的“胡瓶”,是照着波斯王朝的金银器酒具萨珊式执壶来仿制的。李白在《少年行三首·其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手中的胡瓶,或许也有不少来自长沙窑。

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偌大的唐朝,瓷器巧工与酒文化荟萃于此,何不梦回诗海随唐人饮酒去?

入千年海底,一出水便是芙蓉。

“黑石号”沉船的打捞出水,是瀚海遗珠沉寂千余年后的重新面世,一条清晰而具体的“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在我们面前。

“海上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经贸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在唐朝,中国沿海的各港口挤满了远涉重洋、不远万里而来的航海商船。“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便是刘禹锡对南海贸易繁盛的形象写照。

海船运来琉璃、珠宝、香料、橡胶等,运走丝绸、陶瓷、茶叶及铜铁器等,这条路打开了唐王朝的商贸开关。作为中国重要外销商品,千百年来,世界从瓷器认识中国,中国凭瓷器传递文化信号,瓷器见证着 “瓷器之国”的由来。

长沙窑的瓷器,正是借“海上丝路”走向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山水洲城记,赞7

“在伊朗,不论是在波斯湾沿岸,还是地处内地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北麓,都能看到石渚彩瓷的身影。”为了完成《彩瓷帆影》的写作,长沙市作协主席纪红建遍访国内与长沙彩瓷有关的北京、武汉、西安、广州、镇江、扬州等城市,还远行海外诸多国家,从“黑石号”沉没地、打捞处,辗转来到专门陈列有“黑石号”文物的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又远赴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再从卡拉奇飞往伊朗的德黑兰……“长沙窑的辉煌是在缺乏充分条件下创造的奇迹,创新是长沙窑成就辉煌的起点,包容是长沙窑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纪红建说。

今日,踏诗路,追“诗中世界”,一览长沙窑与唐诗的千年传奇,听一瓷一诗碰撞,这声回响,掷地有声!

《长安三万里》里的诗人们,几乎都写过长沙。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王昌龄《送万大归长沙》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江上赠李龟年》(又名《相思》)

还有记录了铜官繁盛的杜甫。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和900多年前的贾谊一样,杜甫知道,到了长沙,“万余里”外的长安,已遥不可及。

但足以安慰杜甫的,有长沙的烟火气——“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足以安慰杜甫的,有长沙的文化味——“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足以安慰杜甫的,有长沙的好友们——“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长沙最美丽的季节,“诗圣”杜甫见到了“乐圣”李龟年,写下了“子美七绝,此为压卷”的《江南逢李龟年》。

可惜的是,《长安三万里》没有将这一段拍进去。否则,吹着筚篥、打着羯鼓、唱着“红豆生南国”,李龟年和杜甫的这一场相逢,将是最触动人的一幕。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life0731.com/read-31819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